百廿人聚川农共论表型发展,十五届PhenoTrait论坛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

2017-07-04

来源:

植物表型圈

作者:

慧诺瑞德

论坛会场

 

2017年7月3日,在成都西隅,在美丽而又热情的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整整120人,齐聚在第一教学楼309报告厅,和来自澳大利亚CSIRO、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慧诺瑞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7位报告人共同交流植物表型组学和表型技术,讨论表型和农业的未来发展。

 

本次“植物表型组学论坛”由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主办,慧诺瑞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部分与会人员在中场休息时合影

 

论坛由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刘亚西副研究员致开幕词并主持,邀请到澳大利亚CSIRO郑邦友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杨万能副教授、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陈光登副研究员、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王益副研究员和马建副研究员、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吴峰楷博士以及慧诺瑞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韩志国博士做报告。来自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学研究所、西南科技大学等单位的120位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主持人和报告人

 

杨万能副教授以“作物表型组最新研究进展为题,拉开了论坛序幕;郑邦友博士提出了“在农业与育种中,基于无人机高通量表型的机遇与挑战”;陈光登副研究员围绕“大麦根系磷特性与磷高效的营养性状遗传”,展开了分析;王益副研究员与大家分享了“矮杆波兰小麦矮化基因的定位以及矮化生物学”相关研究;马建副研究员解析了“西藏半野生小麦幼苗根系QTL位点的鉴定进展”;吴峰楷博士展开了“缺磷响应基因ZmAR F31的分子金华和关联分析”;韩志国博士就“高通量植物表型技术进展和表型平台的构建”,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报告期间,研究人员与报告者就报告内容展开了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与讨论。

 

来自CSIRO的郑博士(中)在经历了飞机延误、取消的波折后,终于赶到会场,与多年前同在CSIRO留学的陈博士(左)和马博士(右)再聚首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是植物表型系列论坛——PhenoTrait论坛——的第15次活动,极大地增强了研究人员对国内外高通量植物表型现状的了解,促进了基因组学和表型组学研究的相互渗透,是一次表型与基因型的积极碰撞,碰撞的火花便是两者的完美契合。

推荐新闻

石时之约|韩志国:透过表型数据,看见植物的喜怒哀乐!

本期石时之约,我们将对话慧诺瑞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国际植物表型学会(IPPN)执委会委员/工业分会副主席韩志国,一起从表型数据的科学角度,去读懂农作物的喜怒哀乐和前世今生。

慧科研、慧育种、慧种田——慧聚改变的力量

让我们“慧聚”在一起,为“慧科研、慧育种、慧种田”赋能。

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建设注意事项

育种,是在给定的环境条件下,选择各种表型指标(产量、品质、抗性)最优的基因型材料的过程(AI育种,从这里起步)。育种工作中大约70%的工作量来自表型观察测量和筛选,是最耗人力物力的过程。

作物生理表型测量基础原理

生理表型测量的核心在于“早、快”,要在肉眼可见之前就能测量并预判出变化趋势,才是这个技术的核心价值。叶绿素荧光成像,恰好满足了这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