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表型组学中使用近红外光谱的优势和局限性


发布时间:

2023-09-07

来源:

本站

作者:

PhenoTrait

近红外光谱(NIR)作为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其复杂和不可分辨的光谱而一直被低估。然而,在过去的25年里,人们对在田间、温室和实验室中进行非侵入性和高通量测量来测量作物和植物的不同重要性状(如表型组学)的兴趣与日俱增。这一领域的发展是通过结合不同的技术,其中大多数属于振动光谱家族(如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和高光谱成像技术)。然而,在应用这些技术之前和期间,仍然有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和了解。本文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接触光谱和高光谱)作为高通量表型分析工具的优势和局限性。

 

近红外光谱作为一种高通量苯丙氨酸分型方法,需要将光谱学与计量学相结合。在采集和分析光谱之前,必须确定一个适当的采样方案。这一步需要直接了解对样品等系统有影响的变量,了解光谱学的背景,掌握数据处理和化学计量学分析的知识。此外,利用近红外光谱作为高通量表型方法的一个有趣的特点是,它涉及到许多研究领域(如光谱-复制、分析化学、数据分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的知识集成,这一特性决定了近红外光谱在植物表型分型和其他研究领域的应用具有独特的多学科性质。毫无疑问,研究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是进一步实施和理解这项技术从黑匣子方法到稳健的分析方法的关键。

 

图1 开发近红外光谱方法的步骤,如表型工具,校准或模型开发,光谱的直接使用。

 

来 源

Daniel, C. (2003)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using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plant phenomics applications.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108078, 0168-1699.

 

编辑

劳广术

推荐新闻

石时之约|韩志国:透过表型数据,看见植物的喜怒哀乐!

本期石时之约,我们将对话慧诺瑞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国际植物表型学会(IPPN)执委会委员/工业分会副主席韩志国,一起从表型数据的科学角度,去读懂农作物的喜怒哀乐和前世今生。

慧科研、慧育种、慧种田——慧聚改变的力量

让我们“慧聚”在一起,为“慧科研、慧育种、慧种田”赋能。

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建设注意事项

育种,是在给定的环境条件下,选择各种表型指标(产量、品质、抗性)最优的基因型材料的过程(AI育种,从这里起步)。育种工作中大约70%的工作量来自表型观察测量和筛选,是最耗人力物力的过程。

作物生理表型测量基础原理

生理表型测量的核心在于“早、快”,要在肉眼可见之前就能测量并预判出变化趋势,才是这个技术的核心价值。叶绿素荧光成像,恰好满足了这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