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中心
大讲堂75期 | 周建锋:基于AI的作物表型技术在大豆作物育种中的实践和探索
发布时间:
2020-11-20
来源:
本站
作者:
慧诺瑞德
百博智慧大讲堂第75期
主讲人:美国密苏里大学 周建锋
题 目:基于AI的作物表型技术在大豆作物育种中的实践和探索
日 期:11月23日,周一,10:00-11:00
- 如何突破高通量作物表型技术的瓶颈
- 如何看待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作物育种技术中的作用
- 高通量作物表型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实践和应用
主讲人简介
周建锋,美国密苏里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部助理教授。2014年毕业于华盛顿州立大学获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博士学位,先后学习和工作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和密苏里大学。
主要从事精准农业和农业自动化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目前研究集中于研究与开发可控环境及田间的高通量作物表型技术。发表SCI论文近40篇,其中高通量作物表型和精准农业相关论文近20篇。
推荐新闻
本期石时之约,我们将对话慧诺瑞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国际植物表型学会(IPPN)执委会委员/工业分会副主席韩志国,一起从表型数据的科学角度,去读懂农作物的喜怒哀乐和前世今生。
让我们“慧聚”在一起,为“慧科研、慧育种、慧种田”赋能。
育种,是在给定的环境条件下,选择各种表型指标(产量、品质、抗性)最优的基因型材料的过程(AI育种,从这里起步)。育种工作中大约70%的工作量来自表型观察测量和筛选,是最耗人力物力的过程。
生理表型测量的核心在于“早、快”,要在肉眼可见之前就能测量并预判出变化趋势,才是这个技术的核心价值。叶绿素荧光成像,恰好满足了这个要求。
视频展示